五月鲜花献母校 华府卅载齐欢聚—记北京大学125周年暨大华府北大校友会30周年庆

Posted By on May 23, 2023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朝霞草树凝立处

繁华绚烂玉生烟

童颜犹若少年时

别梦依依意未央

卅载荏苒忆往昔

红楼有梦卷珠帘

华府煮酒贺生辰

燕园巧笑思忆长

 

记北京大学125周年暨大华府北大校友会30周年庆

5月13日中午,120多位华盛顿特区的北大校友和亲朋贵宾欢聚在美国国家新闻中心(National Press Club),共同庆祝母校北京大学125周岁的生日和大华府北大校友会成立30周年。经过三年疫情的阻隔,从1957级到2013级的本地和外地校友,迫不及待地在双庆的喜悦气氛下重续友情。

九点刚过,校友会筹委会和义工们就开始忙忙碌碌的布置场地——道具鲜花组,迎宾摄影组,注册签到组——事无巨细,次序井然。从一人半高背景墙的安置,休息室和展览区的布置,到宴会厅每一桌的鲜花和桌名装点,都藏着无数巧思,饱含着校友们对母校和同门的热忱。这次宴会布置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十一桌都用北大燕园里的一个园名命名,同时配上两位北大才女为燕园美景做的水墨画和栩栩如生的校长肖像。随着时间推移,校友宾客入座鸣鹤园、朗润园、镜春园、怀新园、畅春园、蔚秀园、勺园、燕南园、淑春园、承泽园,犹如徜徉在燕园小径上,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文。

活动门票在4月中旬即售罄,不仅吸引了华府地区跨年级的校友,还有远道而来、跨州跨国的热情校友,最令人欣慰的是北二代也已经玉树成才,带着父辈的期许加入到我们的大家庭。校友们很多多年未见,感概叙旧,倾情拥抱,在照片墙前合影。这次主力军是80年代入学的学长们,集齐了二十多个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校友,本次活动摄影大功臣北大医学谷炎非常耐心的给他们指导各种排列组合和姿势,照片记录美好瞬间,记忆将永恒。

11点半,美国前交通部长、劳工部长赵小兰和她的“船王”父亲赵锡成博士的到来,把合影留念活动推到高潮。由于人数众多,校友直接站到阶梯上,由高大帅气的两位师兄在后面高举北大旗帜,留下这张完美的大合影。赵小兰部长、赵锡成博士、身着北大红的校友会现任会长朱砂、和年级最长的林校友端坐中央,和校友们的笑脸交相呼应,喜悦之情跃然脸庞。由于空间有限,遗憾有小部分校友没有进入镜头。

12点整,主旨演讲在Holeman Lounge正式开始。赵小兰部长作为美国前交通部长、美国内阁首位亚裔女性,一直致力于为美国亚裔群体发声。她的演讲风格一如既往的细腻,温柔里藏着韧性。她对于最近比较敏感的话题Asian hate, 亚裔歧视等作出非常有建设性的发言,她用统计数据和事实来支持她的主要观点,亚裔需要更多为自己发声,争取自己的权利。演讲中另一个亮点就是父女同台,赵锡成博士以96岁的高龄,以对中国和亚裔饱满的热情和期望,讲述了他在美国从无到有创业和在美中国人历史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他真诚的为美国中国人和亚裔提出了殷切的希望。非常契合的是第二天是传统的母亲节,这场父女同台的演讲,给这个节日增添了一丝新的意义,温暖和激励。演讲结束后会长朱砂也代表校友赠送赵小兰和赵锡成博士小小的礼物,以示感谢并留影。

午餐时间,校友们在享受精美的three-course美食同时,也在亲切的和同伴们叙旧交谈,气氛非常热烈。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在各桌悄悄进行,那就是竞猜哪一位是才华横溢的画手,桌上校长的名字和是哪一任校长,这个话题似乎激起了很多讨论,留一个悬念等待揭晓。在觥筹交错之间,校友会前会长赵畅饱含热情的讲述了北大华府校友会三十年的辉煌历程。 校友会于1993年5月1日成立,立志于发扬优秀的北大传统,回馈社会、投身建立亚裔美国社区、为下一代提供更美好的未来。校友会三十年如一日,服务当地校友,举办各种大型活动,春节和元宵晚会,夏季迎新野餐,各种文体活动跑唱跳,北大校庆活动,接待北大代表团,增强文化交流,促进社区发展。华府校友会历经十七届会长,当天有十一位会长到场,当提到历任会长的时候,会长集体起立,大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爱心。北大华府校友会已经成为我们新的温暖的家园,我们期待着她继续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共创美好家园。

下午的论坛讨论分为三个不同的主题-北大和我,全球化,未来科技和人类,涵盖了与北大校友生活和工作相关的热门话题。

第一论坛 北大与我

这个论坛由前校友会会长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刘虹霞师姐主持,以校友分年代点名热身活动开始,参加这次活动的校友从57级到13级几乎跨越了半个世纪,每一个年代的校友站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论坛邀请的三个panelist分别是《学友》的作者80级政经系徐雅师姐,70年代和90年代曾经在北大进修的留学生Elaine Zuckerman女士和Judy Zakreski女士。三位演讲人分别讲述了自己在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在北大学习生活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有那个时代的影子和印记,我们深深的被她们故事真诚和特有的时代特色而打动,北大人不管在哪里,心中永远有那一颗开在心里的花,北大曾赋予它成长的肥沃的土壤。徐雅师姐讲了当年办学友杂志的经历,同时在寻找所有曾经为《学友》做出过贡献的校友们。最后刘虹霞师姐要三个演讲人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她们的期许,她们都不约而同表达希望北大能继续保持独立思考的优良传统,继续用开放前瞻的态度与世界交流。

第二论坛 全球化

这个论坛由曾任世界银行和新开发银行副行长祝宪学长主持。两个panelist分别是Dan Guttman和黄育川先生。古特曼先生是一位专注于能源/环境、工人健康与安全以及公共管理问题的学者和教授,曾在克林顿总统政府中担任总统顾问委员会人类辐射实验执行董事,被克林顿总统任命为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审查委员会委员。在中国,他曾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中国全国环境联合会的顾问,并且曾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公共法律诊所项目担任客座教授,也合著了《实践中的公益法》一书。黄育川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的高级研究员,他曾任世界银行中国国家主任和俄罗斯国家主任,他是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各个政府和企业的顾问。三位就当今全球化的议题和中美经贸关系的挑战和机会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同时就一些热点问题回答了校友的问题。

第三论坛 人工智能与人类

这个论坛由曾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U.S. News & World Report)技术高级副总裁、北大82信管师姐舒英杰主持。三个panelist分别是医学人工智能公司LINKMedicine的创始人陈峰浩博士,Towson University 商学院商务分析与技术管理系系主任韩朝东教授,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首席云工程师北大88级师兄蒋大卫。四位演讲人对于AI和ChatGPT对教育,医疗,和职业的影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AI和ChatGPT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正面的促进还是会产生替代,未来的学生和学校应该如何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利用AI和ChatGPT加强网络安全和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有效筛选,未来的领导者和政府如何进行正确引导和对未来的规划,将来人类(carbon-based being)是否会被超级智能(silicone-based being)所取代?面对新的科技冲击,我们需要拥抱挑战,寻找机遇,看向未来。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六个小时的短暂相聚到了尾声。120位校友依依不舍的互道再见,期待下次的邂逅和重逢。

用现在最火的ChatGPT来写一首诗献给母校和校友会30周岁生日

With joy and pride, we gather here,
Celebrating PKU’s legacy so dear,
125 years of excellence and grace,
DC chapter’s 30 years, a milestone to trace.

In the heart of the city, at the Press Club grand,
We reunite, old friends, and new ones we’ve found,
Sharing memories of our cherished past,
And visions of a future that forever lasts.